院士论坛下半场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50人论坛委员金海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凝晖,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统计学与经济计量讲席教授陈松蹊等院士分别围绕不同主题作了精彩分享。
姜奇平主任在报告“数据要素乘与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中★,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阐述了对“数据要素×”和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的理解★,即数字化生产资料复用的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和替代资本金购置实体生产资料的生产要素供给旧方式。
于施洋主任作了题为★“关于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增值形成机制的初步思考★”的专题报告★,他以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充分释放为前提★,厘清了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增值的核心逻辑,探讨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增值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为激发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活力提供了参考★。
此次高端峰会汇集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等多方力量,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建设性建议、前瞻性参考和实践型经验,为数字中国建设勾勒出一幅更为清晰的发展蓝图,有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行稳致远、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践行数据要素流通★”专题论坛在伏羲智库创始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50人论坛委员李晓东的主持下进行。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腾讯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巨宏分别就数据要素践行方面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独特思考和案例分享★。
萧山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伟现场进行萧山区招商环境推介。他提到,十余年来,杭州以数字经济第一城在全国乃至全球迅速出圈,出圈的最大推力就是数字经济,萧山作为杭州的大区★、中心区也将数字经济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利器,将续写数实融合的新篇章,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他用“开放包容★”“敢为天下先”★“阳光雨露”三个关键词介绍了萧山区的整体环境,认为萧山广阔的发展腹地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必将成为后亚运时代杭州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引领点★。
杨善林院士就★“AIGC科学基础和应用展望”的主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他从AIGC的科学基础与应用展望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强调了生物学★、认知科学、数理计算科学等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还从ChatGPT的发展过程中剖析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典型特征,探讨了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模式。
罗俊章副院长以★“工业数据资产价值化探索实践和思考”为题作了报告,主要阐述了我国工业数据资产价值化方面的一些探索成效和思考,针对工业数据资产价值化面临的一些问题探索多样化、可持续的工业数据资产价值路径,并对工业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及工业数据资产价值化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月13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高端峰会★”在杭州市萧山区盛大举行。本届峰会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和萧山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组委会和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承办★,萧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萧山钱江世纪城管理委员会★、浙江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协办★。
洪永淼院长作了题为★“如何做大做强数据要素市场”的报告,他梳理分析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现状,基于数据要素的新特征和具体实践提出了数据要素市场构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建议★。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专题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50人论坛委员季卫东主持,分别邀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原副校长张国有,曾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的统计学者许宪春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罗俊章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的前瞻思考。
张国有教授在题为“数据生态的构成及数据生态的驱动力”的报告中★,以海洋渔业的产业场景特别是渔船数据为素材和线索,深入分析了数据生态的要素构成和互动关系★、数据系统变迁驱动力和发展趋势,对各种数据群落的机制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和判断★,给大家提供了数字生态发展的更多思考。
陈松蹊院士分享了题为“数据、数据分析与数据赋能”的主题报告,他从多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数据分析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多个建议。他认为,数字中国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赛道★、新机会。从数据到数据赋能的实现不只是存储平台、计算平台、东数西算等硬件建设,更多是软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建设,需要把收集的数据用起来,分析其中的门道,释放出潜在的生产力和价值★。
陆志鹏副总经理以★“探索数据流通新路径,构建产业发展新引擎”为题作了报告★,他以★“数据安全和数据要素化工程——德阳试点项目”为例,系统介绍了德阳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成效,并总结了★“理论创新是前提,组织制度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核心★,市场分类是重点★,工程路径是关键,生态共建是保障”六点启发。
“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专题论坛由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50人论坛委员安筱鹏主持,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于施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中国电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陆志鹏分别作了报告。
尹浩院士以“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情况介绍★”为题作了首个主题报告。他从项目背景、科学问题、预期目标和指南发布四个维度展开介绍★,呼吁从事工业互联网的研究团队,积极加入申报,共同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管晓宏院士以★“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政府服务与数据安全保障★”为主题★,分享了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和组织结构以及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他认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政府★,是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的国家治理新模式★。
孙凝晖院士围绕★“数据件——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抽象之一”的主题作了报告。他从对数据基础设施的解读入手★,阐述了对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抽象之一★“数据件”的思考,包括数据抽象的演化、数据件的概念与组织模式以及数据件的基本设计理念等。他认为★,做好数据件至少有生态解耦、能力标化、广谱关联、协同编排、质量度量和内生安全保障六个方面需要考虑,它们分别对应了构成数据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生态、构造、获取、使用、度量和保障。
峰会开幕式由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院长、50人论坛副秘书长蒋云主持★。开幕式上,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在致辞中表示★,萧山根据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亟需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为萧山发展出谋划策、赋能加力。作为一个数字经济高端交流平台★,50人论坛在思想激荡、交流协作中产出洞见★,其专业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有利于推动萧山更好地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加快探索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李振华院长在报告“关于构建数据要素流通体系的几点思考”中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对数据要素供给不足的问题,要处理好数据免费开放和数据授权运营的关系;第二,对流通路径不够通畅的问题,要鼓励场内场外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要素流通途径★,有序引进★、培育数据中介机构、服务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第三,对流通技术不够完备的问题,要鼓励探索研究安全可信受控环境、密态数据等数据流通技术,以试点方式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增强数据利用可信、可控、可计量能力★。
50人论坛委员聘书颁发仪式也在开幕式上举行★,梅宏院士现场为杨善林院士、陈纯院士、管晓宏院士、孙凝晖院士★、陈松蹊院士等十余位专家委员颁发了聘书。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将数据视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本届峰会以“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主题★,邀请20多位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两院院士和资深专家学者★,现场与400多名参会观众共同探讨数据要素相关的重大议题及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经济发展谱写新篇章。
峰会最后,梅宏院士再度登台,对本届峰会进行了全面总结。他表示,本届峰会称得上数字经济领域的一场“饕餮盛宴”,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分享了各自的思想和观点,既有理论探讨方面的,也有实践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他认为★,数据要素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际上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仍处于★“盲人摸象”阶段,不同的视角下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可能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这正是50人论坛把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于此进行充分地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初衷。梅院士再次强调,我们国家具有非常强的宏观顶层设计能力,顶层设计是一切事物开始规范的前提★。但是★,尽管顶层设计很重要,探索实践更重要★。此外,从工业革命的视角看,当前的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早期,然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这场社会经济革命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因此,他鼓励与会的专家学者,数据要素化和数据市场体系的构建,依然需要学术界★、产业界、理论界及政府等社会各界大胆探索★、进行更多研究,以深入理解数字经济的本质★。最后★,梅宏院士表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多多关注和参与50人论坛的活动和发展,共同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CCF理事长、50人论坛主任委员梅宏院士代表主办方为本届峰会作领导致辞★。他认为,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竞争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但是,构建数据要素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化仍然是国际性难题,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希望在本届峰会上,大家能够总结过去★、展望和谋划未来★,碰撞出新的想法、观点和成果。
本届峰会共设置1个院士论坛和3个专题论坛,分别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专题论坛★、“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专题论坛和“践行数据要素流通”专题论坛。
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杜文莉教授代表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钱锋院士作了题为“数实融合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报告★。报告针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从产业链、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过程出发,探讨了数实融合助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目标思路与具体途径★,阐述了如何通过加强需求驱动的工业智能研究去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院士论坛由上下半场组成,上半场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50人论坛秘书长程学旗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分别围绕不同主题作了精彩报告。
腾讯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巨宏作了题为★“数据要素的认识与实践”的报告。她认为,数据交互利用是更为广泛使用的数据流通模式★,区块链技术、隐私计算等为数据流通提供技术保障,数据要素治理法规制度则为数据流通提供安全保障。在对数据要素的认知基础上,她深入介绍了腾讯在通过数字技术支持用户合理、合法利用好数据的实践★,以及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利用方面的管理措施。
尹浩院士作“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情况介绍”报告
许宪春老师以★“数字经济对居民福利的影响机制研究”为题分享报告,在阐述居民福利概念和数字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经济中数字技术、数据资源和数字化网络这三项基本要素,并阐述了这三个要素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居民福利的影响机制,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增进居民福利提供了参考★。